1楼
- huaguoshan
- 2024/4/25 10:29:41
□朱子钰孙熙然
前不久,电影《红毯先生》再度与观众见面,上映12天后票房仍未破亿,排在众多新片与春节档老对手之后,引发舆论关注。电影撤档重映并非新鲜事,今年更是被网友戏称为“撤档元年”,包括《红毯先生》《我们一起摇太阳》等四部春节档电影官宣撤档。面对档期激烈的竞争,片方“打不过就跑”,但跑了一定就能绝地反击吗?事实证明还真未必。
表面上,撤档重映似乎赋予电影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,以新的姿态和宣传策略吸引观众。实际上背后隐藏着电影市场的诸多复杂因素,甚至可能会让影片陷入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的窘境。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便是其中一例。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,该片在去年春节档收获4000万元票房后临时撤档,但再次上映当天只收获830万元票房,总成绩惨淡。这一案例表明,撤档重映并不总是成功的保证,反而可能因市场变化、观众丧失新鲜感等因素,导致票房表现被反复碾压。
回归问题本身,撤档或许源于两点考虑。一是片方对市场环境的研判,认为影片在首映期难以获得理想的票房成绩,要避免与其他大片正面竞争。这种策略基于对影片自身质量的信心,以及对观众口碑传播效果的期待;另一方面,撤档重映或许是面临市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。如今,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电影上映之初的表现。若首映期票房不佳,在高手如云的淘洗下无异于夹缝中求生存,影片容易被市场遗忘,无法触达核心观众。所以,片方希望通过撤档再映,以时间换取市场空间,为影片争取更多的曝光机会,以期扭转颓势。
但撤档重映这一招,用好也并不容易。首先需要对市场精准把握,要有充足的资源和灵活的宣传策略来支持影片二次上映。否则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,甚至进一步损害影片的口碑和市场前景。目前市场上此类成功案例,并不多见。撤档重映也可能会降低观众的期待值。一些不知情的观众会对影片的品质产生怀疑,而且市场对卷土重来的营销也容易丧失新鲜感,这一系列负面影响都不利于票房表现。
专家表示,大规模撤档其实是违反契约精神的表现,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。“说上就上,说撤就撤,以后谁敢信你?”如果随意撤档成常态,岂不是将电影市场辛苦建立起来的规则随意揉捏?对片方来说,选择档期应该是一个谨慎且理性的决策。需要充分考虑影片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,权衡利弊得失,制定合适的宣传和营销策略,不容有失。更为重要的是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想要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,需要修炼内功,而非倚重档期。《我们一起摇太阳》由于题材太过沉重,不符合春节档合家欢的氛围,片方撤档后选择在3月30日再次上映,该片在3月23日首轮点映期间票房已经破亿,后续可期。但不管身处哪个档期,能否成功逆袭,基本盘都要以电影的品质决定。